象徵 Canon 中階 DSLR 的機種、以十位數字命名系列終於在今年更新了,這一波新機包含了旗艦機種 1Dx Mark II、中階機 80D,以及消費型口袋機 PowerShot G7X Mark II,筆者在先前的 CP+ 展會上也有短暫的試玩過這三台,算起來 EOS 80D 距離上一代 70D已經有近三年的時光,在這每年新機一翻的時代,EOS 80D 會迎向哪些進步?這也是我們這次測試所關注的重點。 Canon 十位數字機身一直以來扮演著重要的中階機角色,80D 距離上一代 70D 也有近三年的期間,也確實該來到更新週期了,不過光從外觀上也許很難體驗到它的差異,因為新一代 80D 主要更新幅度在於對焦速度與錄影方面,全新的 45 點對焦系統以及 7fps 連拍,成為繼 7D Mark II 以來對焦最速的機種。 對焦、畫質全面進化感光元件部分,80D 畫素由上一代的 2,020 萬提升至 2,420 萬畫素,採用新的 DIGIC 6 影像處理器,對焦系統也由原本的 15 點進化為 45 點,可說是大幅躍進了。雖然光從點數很難體會 80D 對焦的強大之處,但事實上這 45 點全部都是十字對焦點,並且具備 -3EV 的低光對焦能力,即使是使用最大光圈只有 f/8.0 的鏡頭時仍可提供 27 個對焦點,並且其中 9 點為十字對焦點,這在搭配長焦鏡頭與增距鏡的場合時更能發揮優勢,並且 7fps 的連拍也足以捕捉一些動態題材。 80D 在連拍速度上也有所提升,達到每秒 7 張,連續追蹤對焦(Servo AF)在 LV 模式下具備每秒 5 張、靜音快門下則有每秒 3 張的連拍速度。近年 Canon APS-C 格式相機紛紛邁向 2,400 萬畫素,針對高畫素的微震問題,80D 也搭載 MVCS 反光鏡震動控制系統,降低對畫質的影響。 大躍進的 LiveView 速度80D 搭載新的「雙像素 CMOS 自動對焦技術」(DAF),這項技術是以 CMOS 感光元件上所有有效像素進行相位偵測並自動對焦,其中每個像素均包含兩個能成像與相位檢測的感光二極體,不僅可使用 Live View 即時顯示,搭配翻轉螢幕也可觸控對焦。不論是 LiveView 或是拍攝短片時,均採用相位差檢測自動對焦(Phase-detection AF),而非是對比對焦,在速度與精度上都有非常顯著的進步。 雖然在今年橫濱 CP+ 展會以及之前的發表會上筆者都有試玩過 EOS 80D,不過感受都不及這篇評測長時間使用來的深刻,以下也有大量實拍照片給大家參考。 Canon EOS 80D 規格
Canon EOS 80D 實拍測試以下照片全部使用 EF-S 18-135mm f/3.5-5.6 IS USM 鏡頭拍攝,並以機身 Jpeg 直出,除縮圖之外未經任何軟體修正,縮圖長邊為 1280,可拖曳至新視窗檢視較大圖檔,或至此相簿觀看原圖。 ▲18mm f/22 15s ISO 100 ▲35mm f/4.5 1/80s ISO 100 ▲18mm f/8 1/20s ISO 160
▲135mm f/5.6 1/60s ISO 3200 ▲135mm f/5.6 1/250s ISO 250(裁切) ▲56mm f/5 1/25s ISO 100 ▲108mm f/8 1/100s ISO 100 ▲85mm f/5.6 1/200s ISO 100 ▲135mm f/5.6 1/250s ISO 500(裁切) ▲113mm f/5.6 1/50s ISO 100 ▲135mm f/5.6 1/250s ISO 250(裁切) ▲135mm f/5.6 1/15s ISO 1250 ▲135mm f/5.6 1/250s ISO 400(裁切) ▲35mm f/4.5 1/20s ISO 2000 ▲135mm f/5.6 1/30s ISO 250 ▲135mm f/5.6 1/100s ISO 6400 ▲59mm f/5 1/15s ISO 2000 ▲103mm f/5.6 1/40s ISO 100 ▲50mm f/5 1/30s ISO 100 ▲50mm f/5 1/15s ISO 125 身概觀與功能在外觀上 EOS 80D 與上一代 70D 幾乎沒有差異,就數據上來看兩者僅有非常細微的尺寸差距,若非機身銘牌不同,光憑外觀並不容易辨別兩者。80D 同樣維持中階機種的做工,以鋁鎂合金作為機身材質,並且同樣具備防塵防滴的耐候性,比起上一代 70D 更加耐用。 首先改進的是模式轉盤增加了兩個部分,分別是自訂拍攝模式(C2)以及創意濾鏡,相比起上一代僅有一組 C1,兩組自訂按鍵對攝影師來說更加方便。此外模式轉盤一樣必須按下中間按鈕才可解除鎖定,這是 Canon 中階機種以上才具備的規格。 機頂螢幕與上一代相同,事實上整個機頂的配置是差不多的,機頂可顯示的資訊滿詳盡的,不過可顯示的剩餘拍攝張數最大只到 999 張,此外也有冷光以便在低光源下檢視。 機身連接埠是 EOS 80D 改變較多的部分,新增了 3.5mm 耳機插孔,其實從這邊也可以看出 80D 重心開始往錄影偏移的趨勢,過往具有麥克風/耳機雙插孔的相機大多比較強調錄影功能。連接埠的配置也有差異,原本 70D 是將 Mic 孔與快門線列在一起,80D 則是將耳機、麥克風放在一起,並快門線插孔獨立出,除此之外 micro USB 與 micro HDMI 則與上一代一樣,但可惜的是還是不支援機身充電。 記憶卡槽與 70D 位置相同,不過卡槽蓋的材質略嫌單薄了些,同樣支援 SD、SDHC、、SDXC 記憶卡。 機背按鈕的位置雖然與前一代相同,但按鈕形狀做了明顯的改變,由上一代不規則形狀改為一律圓形,且大拇指覆有蒙皮的曲線也更人體工學了些。 80D 提供 100% 視野率的光學觀景窗,放大倍率維持 0.95x。雖說在全片幅與旗艦機種上 100% 視野率並非什麼新鮮事,但這可是 Canon 首次將 100% 視野率下放至十位數字的中階機種,可說是誠意十足。 機頂內建閃燈,其實比起上一代 80D 在軍艦部的線條也修正了一點點,形狀略略往上鼓起。 3 吋 104 萬點的螢幕採用很好用的側翻式,話說如果側翻也可以防塵防滴的話,那 Canon 應該也把它拓展至高階機種才是。這具螢幕的觸控反應很靈敏,而且還不錯細膩。 電池為 LP-E6N,當然也與上一代 70D 通用 即使是中階機種也是 Made in Japan,這算是 Canon 一直以來很有誠意的地方啊... EF-S 18-135mm f/3.5-5.6 IS USM 新鏡與 EOS 80D 一齊發表的還有新鏡頭 EF-S 18-135mm f/3.5-5.6 IS USM,這顆鏡頭的光學設計與舊款是完全相同的,最大的差異在於加入了 USM 馬達,而上一代則是 STM 馬達,對焦速度更快。雖然靜態照片的畫質與前代似乎沒有差異,但如果可以的話小編還是建議入手新的這顆,雖說原本 70D 搭舊鏡對焦速度就不慢了,但這一代的速度更快。 如果你把這顆新鏡從底部翻過來看的話,就會發現它的獨特之處,這個電子接點以及上方變焦環的細鋸齒紋路就是用以轉接「PZ-E1」電動變焦轉接器之處,細鋸齒則是驅動變焦環變焦用的,不過目前僅有這顆鏡頭支援 PZ-E1,未來是否會有其他鏡頭推出尚不得而知,但可以看出這也是一顆針對錄影優化的鏡頭。 即便 EOS 80D 具備防塵防滴的耐候性能,但弔詭的是 Canon 並沒有在 APS-C 格式下的 EF-S 鏡頭群中加入防塵防滴性能,即使是新推出的 EF-S 18-135mm f/3.5-5.6 IS USM 也一樣沒有,因此若是要搭配 80D 的防塵防滴性能,勢必得使用全片幅的 L 鏡才行,這樣的配置不免讓人覺得有點可惜,畢竟 Canon 在 APS-C 機身上下的功夫還算滿足的,無論是 7D II 或是 80D 都具備相當強悍的對焦系統。 Canon EOS 80D 實拍測試以下照片全部使用 EF-S 18-135mm f/3.5-5.6 IS USM 鏡頭拍攝,並以機身 Jpeg 直出,除縮圖之外未經任何軟體修正,縮圖長邊為 1280,可拖曳至新視窗檢視較大圖檔,或至此相簿觀看原圖。 ▲22mm f/5.6 1/20s ISO 160 ▲93mm f/5.6 1/30s ISO 160 ▲135mm f/5.6 1/20s ISO 160 ▲135mm f/5.6 1/800s ISO 3200 ▲29mm f/9 1/1000s ISO 100 ▲98mm f/5.6 1/20s ISO 100 ▲27mm f/4 1/15s ISO 250 ▲113mm f/5.6 1/125s ISO 4000 ▲42mm f/4.5 1/20s ISO 5000 ▲50mm f/5 1/160s ISO 800 ▲18mm f/4 1/8s ISO 400 ▲18mm f/5.6 1/125s ISO 100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手机版|外设堂
( 辽ICP备13014379号 ) GMT+8, 2025-8-24 16:22 , Processed in 0.08636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