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多,Sony 旗下 APS-C 格式的E接環高階機種也終於更新,相較於全片幅的 a7系列,a6000的更新幅度確實較慢一些,即便售價更進一步提升,但這次 Sony 倒是頗有誠意的在 a6300上推出不少新功能。 諸如0.05秒4D Focus 高速對焦、425點相位對焦點、更細膩的觀景窗、更高的感光度以及防塵防滴機身等等,都讓 a6300獲得不少注目,感光元件雖與上一代 a6000同樣都是2,400萬畫素,但高 ISO 表現更好,它也是首度搭載4K 錄影的 APS-C 格式 E-Mount 機身,不同的是 a6300採用6K 全像素讀取4K 寫入,畫質甚至堪比 a7R II 以及 a7S II,可說搭載目前 APS-C 格式 E 接環機種的最強規格,不過它的表現究竟如何?
專業化的 APS-C 旗艦談到 E-Mount 的始祖 NEX,可說是現今a7系列與 a6300的前身,自從2010年推出 NEX-3與 NEX-5之後,Sony正式開啟了無反光鏡時代,以 APS-C 格式的大感光元件與可換鏡頭吸引不少使用者跳坑,而在2012年第一季,Sony 進一步推出了當時 NEX 系列中最高階的 NEX-7,並在第四季發表次高階的 NEX-6,以優良的操作、更好的機身平衡與電子觀景窗吸引不少玩家,但說起其中的性能代表,非a6000莫屬,推出時就以更快的對焦速度與「泡泡對焦」聞名,從此開啟了 APS-C 格式E接環的性能機時代。 以輕巧為出發點的設計理念隨著a7系列不斷更新,Sony 也終於在2016年推出 a6300,這台與 NEX-7、NEX-6、a6000系出同源的機種也搭載了更強悍的性能,但在機身造型上,Sony a6300幾乎承襲了 a6000的大部外觀,兩者的造型十分相似,機身結構也幾乎完全相同,但 a6300仍在很有限的體積下兼顧了握感與可靠性,操作性也有微幅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機身採用鋁合金防滴防塵設計,由此不難見到 Sony 一以貫之的企圖:以輕巧機身駕馭強大性能。 外觀檢視
4D Focus 對焦性能提升「4D Focus」是這一代 a6300所強打的功能,實際上在 a6000所推出時,對焦性能就一直是6系列所主打的重點,直到這一代 a6300在感光元件埋入最多的425點相位對焦點,幾乎涵蓋了整個影像區域,尤其在使用 LA-EA3轉接A接環鏡頭時,可提供幾乎全螢幕的對焦範圍,比起 LA-EA4更加好用,在使用時以 AF-C 連續對焦模式搭配「寬」或是「鎖定 AF:擴充彈性定點」對焦區域可以獲得很好的動態追焦性能。此外 EVF 的更新率可在60fps 與120fps 兩者間調整,對捕捉動態目標來說更有利。 首度搭載4K 錄影的 APS-C 機身Sony a6300可以 Super 35mm、XAVCS 格式拍攝30fps 的4K 影片,可提供QFHD(3840x2160)解析度的畫質,而且比a7R II 更優秀的是,a6300採用全像素讀取且無須進行像素合併,以6000x3376共6K 的解析度再記錄成4K 畫質,理論上錄製的畫質會比市面上許多可錄製4K 影片的相機還要優秀,此外也具備 S-Gamut/S-Log,S-Log3及 S-Log2 Gamma 曲線的動態範圍高達1300%,讓影片的後製範圍更加寬廣。 操作檢視
不只是 a6000的繼承者在 APS-C 格式單眼相機中,一直有種類型的機身具備強悍的對焦性能與高速連拍能力,以現階段的三大品牌來說,就是 Canon 7DMark II、Nikon D500以及 Sonya77 II,在 Sony 半放生 A 接環、全力衝刺 E 接環的狀況下,這樣的角色似乎也在 E-Mount 上得到了解答,a6300擁有較高的2,400萬畫素,在望遠端裁切上更具優勢,且除了優秀的動態範圍外,高感光度表現亦屬出色。 過於簡略的操作對 Sony 使用者來說,這似乎就是一款兼顧高速連拍與強悍對焦的理想機種,不過比較可惜的是,a6300為了延續 NEX-6以來的輕便體積,在操作上簡化許多,一般操作上雖然完全沒有問題,但若要完全釋放 a6300猛獸般的性能,往往要進選單做進一步的調整,這無疑是輕巧機身的宿命。不過往好處想,即使不做任何調整,這樣的性能也完全可以讓使用者在面對各種題材時都可以很懶人的拍好它。 實拍範例
|
手机版|外设堂
( 辽ICP备13014379号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49号
GMT+8, 2025-8-24 20:28 , Processed in 0.06649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