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设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725|回复: 29

[评测] 一次玩四轴 首席玩家凯华可换轴机械键盘体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2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dpgisdpg 于 2016-12-12 09:41 编辑


TB2jE1YeOKO.eBjSZPhXXXqcpXa_!!1744713386.jpg
    机械键盘相比薄膜键盘最大的特点,就是手感种类丰富,典型的黑、红、青、茶4种主流轴体,段落、压力不尽相同,对应的场景和人群也各异,更不说还有稀有轴体,但这也造成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钱才能体验机械键盘的全部,才能了解自己究竟最适合哪一款轴体,因此可换轴应运而生。

DSC00001-2.jpg
简洁黑色封面,无多余文字介绍
DSC00002-2.jpg
按键示意图
DSC00003-2.jpg
标签信息
DSC00004-2.jpg
键盘和手托带有塑料套
DSC00006-2.jpg
配件一览
DSC00005-2.jpg
另外购买的3套可换轴

    产品全称是首席玩家蒸汽朋克电竞机械键盘,以下简称凯华可换轴,因为蒸汽朋克系列还有普通的非可换轴键盘,以作区分。包装非常简洁,黑色纸箱,封面除了名称没有过多介绍,本次入手的白轴款(同青轴手感),由于是可换轴设计,另外购买了黑、红、茶3种轴体,每套8颗,相比简单的包装倒是用了颇为精致的金属盒子,还有松软海绵保护轴体,以免裸露在外的针脚弯曲。配件方面,有键盘手托、拔轴专用镊子、说明书和2颗备用的可换轴(白轴),缺少拔键器,对于这款键帽十字菊花很紧的键盘造成不便。
DSC00007-2.jpg
DSC00008-2.jpg
DSC00009-2.jpg
DSC00010-2.jpg
092528dz66b75tr0w7fvqo.jpg
键盘外观

    首席玩家凯华可换轴是一把标准104配列的机械键盘,带手托总重1.4KG,外形很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照搬套(gong)路(mo),采用流行的悬浮式设计,边框宽度适中,搭配黑色喷砂质感的面板,加上全键红色背光以及可拆卸大手托,整体还是比较大气和耐看的,值得一提的是,背光为透明轴盖加贴片LED结构,拥有不俗的灯光效果。
DSC00012-2.jpg
透光范围大,整个轴体看起来都是光源
DSC00013-2.jpg
    按键周围镶了一圈镜面面板,起到装饰和增加层次感的作用,但缺点很容易沾染指纹。

DSC00014-2.jpg
喷砂质感的钢板和面板

DSC00015-2.jpg
同样磨砂感的ABS键帽
DSC00016-2.jpg
镜面装饰板,贴合整齐做工没毛病,就是沾指纹
DSC00054-2.jpg
    键帽采用ABS双色成型工艺,字符通过透光材料注塑而成,而非印刷或覆膜上去的,比普通ABS键帽耐磨损,做工中规中矩,菊花有点紧。

DSC00017-2.jpg
    键盘指示灯共有4颗,增加了锁Win指示,颜色是和按键背光一致的红光LED,此处有一个小彩蛋不知道看出来没,红线描绘的其实就是首席玩家键盘的侧面轮廓。
DSC00018-2.jpg
    流线型刀锋侧翼,造型不错有动感,只是里面的红色饰物那个塑料感啊,另外比较可惜的一点,没有加入灯带设计,否则两翼底盘灯的效果会更酷炫。
DSC00019-2.jpg
红色延伸到底边

DSC00026-2.jpg
磁吸手托

DSC00027-2.jpg
    手托采用磁吸式定位,但磁力较弱,移动键盘时带不动这块手托,和键盘面板的粗颗粒质感不同,手托表面极为细腻,接近类肤质的触感。手托不仅给手部足够的支撑,而且从外观上来说确实提升了键盘整体颜值。

接下来重点介绍凯华可换轴
DSC00031-2.jpg
DSC00032-2.jpg
凯华可换轴(白轴)

DSC00033-2.jpg
Kailh Logo 凯华出品

DSC00034-2.jpg
大键使用平衡杆,比卫星轴清脆,适合凯华白轴这类段落感轴体

DSC00035-2.jpg
透明轴盖,贴片LED光源,没有导光柱

    首席玩家这次采用与凯华最新合作的可换轴轴体,百度搜索了一下,应该是凯华可换轴的首发产品,没看到其他牌子有相同轴体。关于可换轴,其实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印象中异极、狼派也有可换轴机械键盘,但使用的轴体牌子不同,凯华作为国产机械轴最知名厂商,有理由对它的可换轴的手感和品质抱有更多期待。首席玩家的凯华可换轴,外观上比传统机械轴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十字菊花结构,键帽通用,一样的多种轴体之分,大键平衡杆或卫星轴结构,目前可换轴的轴体有白轴、黑轴、红茶、茶轴4种,白轴同青轴的段落手感,其他轴体的手感和Cherry基本对应,物理参数设定略有不同,放到后面再说。

DSC00036-2.jpg
DSC00037-2.jpg
    换轴过程说来简单,但我花了一点时间才掌握,按照官方的指导图例,是用镊子夹住轴盖左右两边的卡扣(缺口),即可拔出可换轴轴体,不过我尝试多次都不得要领,随后改用夹住轴体上下卡扣的方法,如图拔轴专用的镊子,头部向内弯曲,这样可插入缺口有力地抓住轴体边缘,继而拔出。至于安装可换轴就非常简单了,放好一按,需要注意的是,轴体的2个针脚是否笔直,因为可能运输或其他保存原因导致针脚弯曲,碰到这种情况上手掰正。

DSC00038-2.jpg
拔掉轴体后PCB裸露部分

DSC00039-2.jpg
模块化插座由,由1个贴片LED灯和2个触点槽组成

DSC00041-2.jpg
凯华可换轴(白轴)特写

DSC00042-2.jpg
凯华可换轴(白轴)

DSC00043-2.jpg
凯华可换轴(白轴)拆解

DSC00044-2.jpg
(透明)轴盖、轴座、轴芯、弹簧、2个金属簧片

DSC00045-2.jpg
金属簧片,触点镀金

DSC00046-2.jpg
金属簧片

DSC00047-2.jpg
轴芯,白轴(青轴手感)多一个特征的拨片

223209iigy0aq07ag7affb_%E5%89%AF%E6%9C%AC-2.jpg
Cherry轴特写(RGB透明轴)

    通过细节对比看出,凯华可换轴与Cherry轴包括凯华普通轴的结构大同小异,都由(透明)轴盖、轴座、轴芯(十字菊花)、弹簧、金属簧片组成,手中没有单颗轴体做测试,但大概率凯华可换轴和这些3脚轴体是相互兼容的,也就是首席玩家这把机械键盘不局限于自家轴体,其他裸轴也能换上去(强调没经过验证),道理很简单,轴体保留原有设计,可减少更新模具的成本和风险,可插拔的关键设计在PCB身上,可换轴是模块化的插座设计,普通轴则是焊接死的。
DSC00048-2.jpg
DSC00049-2.jpg
凯华可换轴4种轴体

凯华可换轴、Cherry轴的物理参数对比:

可换轴 白轴
可换轴 黑轴
可换轴 茶轴
可换轴 红轴
Cherry 青轴
Cherry 黑轴
Cherry 茶轴
Cherry 红轴
总行程
4.0 mm
4.0 mm
4.0 mm
4.0 mm
4.0 mm
4.0 mm
4.0 mm
4.0 mm
触发行程
2.0 mm
2.0 mm
2.0 mm
2.0 mm
2.2 mm
2.0 mm
2.0 mm
2.0 mm
触发压力
50 cN
60 cN
45 cN
50 cN
50 cN
60 cN
45 cN
45 cN
    无论是数据上还是实际的手感体验,凯华可换轴和对应的Cherry轴都相近,可换轴白轴对应Cherry的青轴,有着清脆的二段式段落感,可换轴红轴的压力略大,与黑轴区别不明显,总的来说对传统4种机械轴手感的描述也可引用到凯华可换轴身上,这里不在多重复。讲讲可换轴设计带来的意义,主要两点,一是方便维修,二是丰富手感,得益于模块化的可插拔特性,轴体不再焊死,而是和换键帽一样简单,无论是被动情况换轴,轴体老化导致无响应或者手感变差,还是主动情况换轴,心血来潮想换一种手感轴体,可换轴的机械键盘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换轴、混搭轴体,无需拆解键盘,无需焊接,从而大大降低MOD改造成本和技术门槛。
DSC00050-2.jpg
DSC00051-2.jpg
DSC00052-2.jpg
    我设计的混轴分布图,WASD、↑↓←→ 8个游戏常用按键换上压力最轻无段落的红轴,TAB、Enter等大键位换上黑轴增加肉感,好像一般都是喜欢大键不肉,我这次反其道行之,ESC和底部按键换成茶轴,没什么理由,对称好看吧。掌握拔轴技巧后,换轴过程就很轻松了,另外可换轴和键盘连接稳定,没有明显缝隙和晃动的情况。

DSC00030-2.jpg
1.8米的黑红双色编织线,线材偏硬,配魔术扎带
DSC00020-2.jpg
    键盘背面,本身有5个防滑软垫,加上手托的5个,最多同时有10个防滑软垫,保证键盘使用中的稳定性。

DSC00021-2.jpg
背面贴了一张快捷键说明

DSC00022-2.jpg
DSC00023-2.jpg
翻转式的支撑脚架,设计别出心裁
DSC00024-2.jpg
DSC00025-2.jpg
底部有两个坑,用来定位和链接手托
DSC00028-2.jpg
DSC00029-2.jpg
最后首席玩家steampunk的背光效果展示
DSC00055-2.jpg
Fn + Fx 多媒体快捷键
    F1音乐,F2音量-,F3音量+,F4静音,F5关闭,F6上一首,F7播放/暂停,F8下一首,F9邮件,F10浏览器,F11计算器,F12搜索。

DSC00057-2.jpg
Fn + 编辑区 灯光控制
    Del 波浪/常亮,Insert 灯效A/B,Home 呼吸,PgUp 涟漪,PgDn 单点亮,End 其他模式,↑↓ 亮度调节,←→ 方向调节。

DSC00191.JPG
DSC00194.JPG
DSC00197.JPG
DSC00200.JPG
    写在最后,首席玩家新出的蒸汽朋克104电竞机械键盘,采用凯华出品的可换轴,可换轴虽然并非新鲜概念,但这类机械键盘目前不多,凯华作为国产机械轴最具代表性的厂商,有理由对它的可换轴的手感和品质抱有更多期待,可换轴带来了两大优点,一是方便维修,二是丰富手感,不同于普通机械键盘轴体焊接于PCB上,可换轴能够随意更换轴体,无需拆解键盘、无需动用电烙铁,而且不局限于凯华自家的可换轴,理论上其他3脚轴也通用,这样大大丰富了机械键盘的可玩性和乐趣,定制自己的混轴键盘,同时如果碰到按键无响应、手感臭轴等情况,也不用麻烦地走售后流程,直接换轴搞定,降低售后和时间成本。

优点
凯华可换轴设计,丰富手感体验,降低售后和MOD成本
悬浮式结构,外观简约
磁吸手托,表面触感细腻,装饰效果也不错
创意的翻转式支撑脚架
支持多种背光模式,多媒体快捷键

缺点
侧面无背光
镜面板容易沾指纹
换轴环节还需要改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12-12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6666,很详细~键帽感觉不好, 其他都不错
发表于 2016-12-12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换轴应该是个趋势,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换灯。

点评

手动换灯似乎太麻烦,其实有两条路可走,一个是直接RGB,一个是各种颜色的导光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2 14:0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静则安 发表于 2016-12-12 11:33
换轴应该是个趋势,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换灯。

手动换灯似乎太麻烦,其实有两条路可走,一个是直接RGB,一个是各种颜色的导光柱
发表于 2016-12-12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 蒸汽朋克了……?

点评

就名字有点朋克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2 16:38
就名字有点朋克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2 16:37
发表于 2016-12-12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hider2015 发表于 2016-12-12 14:07
哪里 蒸汽朋克了……?

就名字有点朋克吧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hider2015 发表于 2016-12-12 14:07
哪里 蒸汽朋克了……?

就名字有点朋克吧
发表于 2016-12-12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惩罚者的感觉
发表于 2016-12-12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上去不错。
发表于 2016-12-13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凯酷现在越来越火 键盘也越来越多。就是不知道卖的咋样
发表于 2016-12-13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撑脚架弄得挺有意思的,不知道稳不稳
发表于 2016-12-16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这么样的上盖直接led灯位开口的设计 我觉得用不用做成透明意义也没多大了

点评

这个应该是为了用导光柱开的(这样的话用白光似乎更合理),实际上整个轴盖的透光也可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21 10:12
发表于 2016-12-16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轴是不能随便混的
不然手感那个鬼畜

点评

的确如此,其他地方还行,字母区不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21 10:13
发表于 2016-12-16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拍的太赞了
发表于 2016-12-16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 确实漂亮
发表于 2016-12-17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凯华轴跟cherry轴体手感接近我真的是一万个呵呵呵
发表于 2016-12-17 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换键帽都没玩过,换轴都开始了。
发表于 2016-12-19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初的时候艺极还再推热插拔轴体,结果后面来了好多,直接艺极被玩瞎
发表于 2016-12-20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凯华这精度还是别弄热插拔了,根本不敢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外设堂 ( 辽ICP备13014379号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49号

GMT+8, 2025-8-22 10:30 , Processed in 0.12174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