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大家肯定抓过蟋蟀,但是你一定不知道蟋蟀到底该怎么斗。我小时候跟院里的一个叔叔一起玩过蟋蟀,那个人自家小房里养了上百只,每个小罐里面一直,抓到新的蟋蟀都会根据品级来斗一斗,也就是所谓的低级的跟低级的都,高级的跟高级的斗。在那个时候就学会了怎么通过目测和听声音来辨别蟋蟀的种类。蟋蟀大概有4种,第一种是公蟋蟀,就是我们平时斗的蟋蟀。第二种是母蟋蟀,这种是不能斗的。第三种是棺材板,也有的地方叫警察帽,因为头是平的,这种不能斗。第四种是个头比较大的油葫芦,这种不能斗。每种蟋蟀的声音都不同,如果听力不过关,就很难听声音来抓蟋蟀。 某天一开门从门外蹦进来一直蟋蟀,我就把他养在放茶叶的瓷罐里。养蟋蟀也是有讲究的,最好是陶土的管子,不要上釉,管子最好是被果木或者石榴的皮熏烤过,有些人还会用专门的中药来煮罐子,目的上蟋蟀熟悉管子的气味。然后管子里还有垫上一层土,把土在罐子里砸实了,让土硬一些,土一定要潮湿,不能太干。
讲究的人在罐子里会摆上小瓷碗,特别小的那种,在里面点几滴水给蟋蟀喝。蟋蟀是杂食昆虫,平时喂些菜叶,玉米粒,就可以。有些讲究的人还会抓其他蟋蟀把腿揪下来给蟋蟀吃,据说吃肉的蟋蟀比较能打。
斗蟋蟀也是有讲究的,蟋蟀只有长到成年才能开口咬,基本上立秋以后的蟋蟀就会进入成熟期。斗蟋蟀需要蛐蛐草,这种草平时的草地都有,把下来从中间分叉掰开,然后捏住头向后猛抽,头上的草筋就会抽出来,用白色的草筋触碰蟋蟀的嘴,蟋蟀就会张开嘴咬,而且咬的同时还是有鸣叫。
公蟋蟀的领地意识很强,只要有其他蟋蟀靠近都会开咬,特别是公蟋蟀。凶猛的蟋蟀只要看到附近有公蟋蟀就会主动上去打架,时间短的1-2口就能分出胜负,时间长的能打上10几秒左右。打败的蟋蟀会有记忆,第二次在碰到这只蟋蟀不打就会主动逃跑,但是如果遇到新的对手还是会开咬。
左手拿相机,右手拿蛐蛐草来斗,拍照的效果就差很多。
张嘴开咬的蟋蟀。
山东那边到这个季节都去玉米地里抓野蟋蟀,一晚上收成不好也能有几百块,有个头大的好货色一只就能上万。早期玩虫就是从满清入关开始的,那时候都是王爷贝勒或者贵族玩的东西,慢慢在民间流传开了。蟋蟀也是看品相,刚抓的蟋蟀要全须全尾,意思是前面的须子要一般长,不能断,尾巴一般长不能断,这样才是品相好的,后面就要看个头,牙的尺寸,个头越大,牙齿越大战斗力越强。民间流传红牙和白牙的蟋蟀比较厉害。蟋蟀是过不了冬天的,基本10月以后就慢慢死去了,有些玩虫的会买个葫芦,随身带着,在冬天的时候用体温来暖这个蟋蟀,平时就是爱听个蟋蟀的叫声,照顾的好的蟋蟀最多可以活到第二年的春天。今天说了这么多,抓了这个小虫勾起了很多童年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