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從ARM架構產品大舉入侵後,低價市場幾乎都被ARM主宰。Intel為了對抗也推出SoC的Celeron產品線,而ECS這款LIVA則是首波低價的先鋒產品。內藏Intel Celeron N2806,外加AzureWave的802.11n雙頻網卡,當個純文書的輕度PC或許會很適合。 低價、低溫、低功耗,鎖定日本與東南亞看到那規格,一定很多玩家會想,這東西的效能也太弱了吧!規格面來說的確如此。相較於Intel豪華的NUC系列產品,LIVA使用的不是Core i甚至不到Pentium,而僅用代號為Bay Trail-M的SoC(System On a Chip系統單晶片),這顆SoC原先預計用於行動裝置,而ECS將其用於x86的迷你PC。Celeron N2806是雙核心但不支援HT技術的CPU,Turbo Boost時脈為2GHz,標準時脈則是1.58GHz,快取也只有1MB,規格來說的確不太出色。有意思的是,LIVA甚至可透過輸出2A的行動電源運作,雖然筆者個人想不到這樣有什麼運用的場合,但不難看出LIVA的耗電量很低。 但LIVA將其定位成低價、低溫、低功耗的迷你平台,相較於NUC的價格,LIVA幾乎只有一半左右。但犧牲掉的就會是效能,但能換來更小的體積與功耗。以重視性價比的台灣市場來說,LIVA應該只會吸引想玩新產品的玩家,一般消費者還是會嫌其規格太差。ECS也表示,該款產品未來重心可能放在重視空間與功耗表現的日本市場,以及消費較低的東南亞等區域。 ▲主機板尺寸為Pico-ITX,內建SoC、系統記憶體、儲存記憶體等元件。 ▲受限於空間,輸出介面並不豐富,USB也僅有2個可用,其中下方的為USB 3.0。 ▲主機板正面有音效輸出孔位,左側則是電源鍵。 ▲內建的是Intel Celeron N2806,最初預定用於行動平台,用於PC算是比較少見。 ▲SoC是屬於2C2T架構,最高時脈可達2GHz。 ▲因為耗電量不高,透過USB介面的變壓器即可運作,但若外接3.5吋外接硬碟,官方表示建議硬碟還是加上外接電源比較好,避免USB啟動電量不足。 ▲變壓器輸出電流最高為3A,是由亞源科技製造,介面為Micro USB。除了使用變壓器外,亦可透過2A輸出的行動電源運作。 ▲閒置功耗約0.4W。 ▲CPU使用率滿載時,功耗約0.8W。 ▲使用行動電源也能開機運作,滿載也沒問題。 ▲背景正在播放720p影片,此時透過行動電源輸出亦能滿足系統需求,而且我們僅透過的是1A的輸出埠而非官方建議的2A。附帶一提,使用一般電腦的USB 2.0輸出埠也能成功驅動LIVA,可見電量需求並不高。 使用Pico-ITX尺寸,TDP只有4.5WLIVA體積很小,主機板尺寸只有118 x 70 x 56(mm),約莫是2個拳頭大。主機板只使用散熱片做被動散熱,並無搭載風扇,CPU的TDP只有4.5W,加上底下的eMMC與記憶體顆粒,就算只用散熱片,實測時也感受不到明顯的廢熱。SoC旁有SKhynix的DDR3L記憶體顆粒,型號為H5TC4G63AFR,正反面共使用4顆,組成2GB的系統記憶體。也因為記憶體顆粒是焊死在主機板上,因而無法提供升級的空間。 ▲主機板僅有用於被動散熱的散熱片,該SoC的TDP僅有4.5W。 ▲拆開散熱片即可看到底下的記憶體顆粒與SoC,SoC已經整合了傳統主機板的南北橋,因此主機板上看不見多餘的元件。 ▲散熱片除了給予SoC散熱外,亦連接記憶體顆粒與eMMC顆粒,。 ▲主機板背面有M.2插槽以及電池。 ▲LIVA共計用了4顆DDR3L顆粒,容量共計2GB。
|
手机版|外设堂
( 辽ICP备13014379号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49号
GMT+8, 2025-5-13 23:05 , Processed in 0.04655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