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设堂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外设堂 首页 业界动态 厂商 查看内容

Orico 首发设计经典硬盘底座 电脑数据搬家无忧虑

2014-3-25 15:1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73| 评论: 0

摘要: 前言最近,单位统一换新电脑,原来的旧电脑就要淘汰了,本是好事,可是对电脑管理员来说,却成了烦恼事。山重水复疑无路 每个同事的旧电脑上,都保存有海量的数据,想平安转移到新电脑中,对很多平常只是办公使用的 ...

前言

最近,单位统一换新电脑,原来的旧电脑就要淘汰了,本是好事,可是对电脑管理员来说,却成了烦恼事。

山重水复疑无路
 
    每个同事的旧电脑上,都保存有海量的数据,想平安转移到新电脑中,对很多平常只是办公使用的同事来说,只能拿个小U盘来不停的复制和粘贴来循环操作,或者是保存到邮箱中,或者是网上云盘中,可是数据少的还能将就,数据大的只能麻烦电脑管理员拆下硬盘来对拷了。
 
   想想,这可是上百台电脑呢,要干到何时才能干完呢?别的还好说,光是挑挑选选数据,然后再重新安装系统,然后再备份一下,电脑管理员的这一段时间,难道就要交待到这儿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

幸好,头痛的电脑管理员在网上找到了答案,轻松解决了这一苦恼的问题,那就是购买几个ORICO 6518系列硬盘底座,一个才百元左右,成本也受的了。
 
硬盘底座大起底

ORICO(奥睿科)是深圳市元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的简称,电脑/数码周边产品的全球领先厂商,产品便于使用、可靠性强,获得全球广泛认可。公司透过基于“EASY YOU PC”的原创设计理念,让用户轻松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现已成为中国最大、最主要的,为中小企业以及个人提供DIY存储设备的科技公司。

 
    Orico 6518系列硬盘底座,就是著名的专业存储品牌ORICO(奥睿科),推出的一款设计新颖,性能优秀的外置式硬盘存储设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这款硬盘底座有什么特色之处吧。
外观上,Orico 6518系列硬盘底座采用高强度ABS塑料打造,坚固稳定,黑色配置看起来显得晶莹、饱满,突破传统硬盘座及硬盘盒的风格,创新运用卧式设计,造型时尚,使用简便,猛一看,就像机箱里的硬盘架一样。而且,这样的设计还融合了硬盘座散热和硬盘盒安全稳固两大优势,硬盘放置安稳,开放式被动散热为硬盘高速复制数据做足准备功夫。

 
接口上,Orico系列硬盘底座支持读取3.5寸SATA硬盘,同时兼顾2.5寸SATA硬盘或SSD,扩展存储尤为简便,而随插即用的热插拔方式更便于替换多块硬盘。

 
数据传输方面,Orico 6518系列硬盘底座支持USB3.0高速接口,为数据存取提供了稳定安全的传输途径,理论传输速率分别高达3Gbps,超过了硬盘内部传输率。

 
至于接线方面,粗壮的数据线保证了传输的稳定性,完全没有其它设备因为数据线而出问题的可能。而独立电源12V供电,主要是为3.5英寸硬盘而设,避免出现供电不足的情况。

 
   其它方面,Orico 6518系列硬盘底座正面设置了一个硬盘状态指示灯,可以根据硬盘的运行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化,实时监控硬盘状态,从这一人性化设计方面也可以看出,Orico完善产品各个细节的态度。

 


使用方法也很简单,人人都能操作。那就是先将旧电脑上的硬盘拆下来,这个步骤很简单,实在懒的动手的话,电脑管理员只能自己动手,帮他们先拆下来了,拆下来的硬盘放到 ORICO 6518系列硬盘底座。将数据线和电源连接好,电脑就会提示有新设备,一会就自动安装驱动完毕,在“我的电脑”中,就会看到其它硬盘盘符了,就像在电脑内有个双硬盘一样,自己把数据复制完,用完自己拨下硬盘底座给别的同事使用就可以了。


  
    小结:

    我们日常使用的硬盘具备较高的传输速度、大容量并价格低廉的特性,但移动性能较差并且安装起来比较麻烦。当然,您也会说可以选择移动硬盘,确实,移动硬盘具备便捷的安装连接设计,较强的移动性能,但也是有缺点,那就是接口普遍为速度较低的USB2.0,并且容量较小价格较贵,可以说是有得有失。哪有什么设备可以提供大容量空间、便捷的安装以及高速传输速度功能呢?那就是这款可以提供多样接口,并且能够安装不同容量硬盘的Orico 6518系列多功能硬盘底座。

    至于这款硬盘底座的性能如何,那就有待于自己亲自体验了。www.orico.com.cn

最新评论

手机版|外设堂 ( 辽ICP备13014379号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49号

GMT+8, 2025-5-10 01:02 , Processed in 0.05678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