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设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外设堂 首页 业界动态 相机 查看内容

Sony推出智能手机外挂拍照套件

2013-12-12 14:53| 发布者: 大胖鸟| 查看: 1510| 评论: 1|来自: techbang.com

摘要: 慧型手機感光元件太小,嫌畫質不夠優秀、夜拍不夠清晰、沒有光學變焦嗎?Sony推出專為智慧型手機設計的相機DSC-QX10/DSC-QX100,內含背夾可夾在手機上方,立即替你的手機加裝小鋼炮。而且不限Sony手機,只要裝置支援 ...

慧型手機感光元件太小,嫌畫質不夠優秀、夜拍不夠清晰、沒有光學變焦嗎?Sony推出專為智慧型手機設計的相機DSC-QX10/DSC-QX100,內含背夾可夾在手機上方,立即替你的手機加裝小鋼炮。而且不限Sony手機,只要裝置支援Wi-Fi Direct,下載軟體即可體驗不一樣的拍照樂趣。

手機的相機有什麼新玩法?Galaxy Camera、Galaxy S4 Zoom之後,Sony也推出加強手機照相品質的相機DSC-QX10與DSC-QX100。與先前Samsung不同的是,DSC-QX10/DSC-QX100採用和手機機身分離的設計,使得此2產品皆可和市面上大部分智慧型手機搭配。

▲兩者相同的背夾夾上手機,手機寬度可為54~75mm,厚度13mm以下。 

Wi-Fi 與 NFC 連接

DSC-QX10/DSC-QX100之所以能夠和市面上大部分的智慧型手機一同使用,主要依靠Wi-Fi Direct這項技術和手機連接,使用者可至App Store或是Google Play中下載PlayMemories Mobile程式(支援iOS 4.1~6.0、Android 2.3~4.2,不保證完全相容),開啟程式後便會自動尋找附近可供連線的裝置,選擇後便會自動連結。首次連結必須輸入密碼,密碼位於電池蓋內。

如果智慧型手機支援NFC技術,可直接輕觸機身上方感應區,若未安裝PlayMemories Mobile則會帶領使用者前往下載,下載完成後即可輕觸機身上方進行配對使用,無需輸入密碼。同時在DSC-QX10/DSC-QX100關機狀態下,使用手機的NFC輕觸鏡頭上方感應區可直接開機進行配對;不過筆者實際以Sony Xperia V進行試驗時,有時會無法以NFC直接開機。

機身側邊皆有變焦撥桿和快門鍵,QX10/QX100分別為10倍和3.6倍變焦,快門鍵可半按自動對焦。

頂部為電源開關,在旁為LED指示燈,NFC感應位置也在這裡,標誌兩旁為立體聲麥克風。

 

圓弧背蓋也能夾

2款機身都有附上與連結手機的背夾,夾住手機的夾具內部有金屬加強彈性,與手機接觸的部分則是有軟質橡膠緩衝與增加摩擦力,背夾力量恰到好處,夾住手機時不會晃動,夾子也不會刮傷手機,就算是手機背部不平坦,如Xperia V或是New HTC One這種弧形機身也可固定不晃動。同時,背夾與機身也可分離,就像是單眼相機拔下鏡頭一樣,按下釋放擎再轉動鏡頭即可卸下。官方規格的資料寫明背夾可夾住寬度最大75mm的手機,實測也可夾住寬度79.2mm的Galaxy Note 3,不過必須完全拉開背夾夾具從側邊滑入。


硬體設計略有不同

除了顯而易見的感光元件、變焦倍率不同之外,兩者在小地方的設計也有所差異;在機身的右側(面向鏡頭入光處)皆有變焦撥桿和快門鍵,快門鍵可半按自動對焦,按到底即可拍照。兩者的自動對焦皆為AF-S單一對焦,如果和手機連接時,可輕按螢幕選擇對焦處。拍攝影片時則是AF-C連續對焦,實測錄影時連續對焦有些緩慢,不適合拍攝移動速度過快的物體。DSC-QX100還可選擇手動對焦,於鏡頭旁有圈電子式附有阻尼的對焦環,在自動對焦模式下則可兼作變焦功能。

機身左邊兩者皆放入1個小型的單色LCD螢幕,可顯示電池電量與未插入記憶卡訊息,同時背夾的釋放按鍵也在此處。機身下方則是附有金屬腳架鎖孔,也有小片的平坦區域,可放置在平片物體上。DSC-QX10快門鍵下方和DSC-QX100的快門鍵後方都有小型艙蓋,QX10在此處擺放Micro-USB插槽,QX-100除Micro-USB之外還放入記憶卡插槽和重置鈕,QX10則是在電池蓋下方。兩者皆支援M2和microSD卡,microSD可達SDXC容量。

電池蓋需在與背夾分離時才可打開,電池採用Sony自家隨身數位相機常用的NP-BN,電量為2.3Wh,官方公布可拍照張數DSC-QX10約為220張,DSC-QX100約為200張。

兩者拍攝時的畫質其實差不多,DSC-QX10暗處細節表現不若DSC-QX100,且雜點較多。(左方為DSC-QX100)

強大的硬體規格

至於規格方面,QX10使用1/2.3吋的Exmor R CMOS感光元件,總像素1890萬,有效1820萬,可拍攝4:3和16:9比例的相片。感光度在高級自動模式從100~12800,自動調整。鏡頭部分採用Sony Lens G、10倍變焦、最大光圈從廣角端的3.3到望遠端的5.9、快門速度為4~1/1600秒,同樣皆為自動調整。

DSC-QX100的感光元件尺寸較大,為1吋的Exmor R CMOS,總像素2090萬,有效2020萬,照片拍攝比例則有1:1、3:2、4:3、16:9可供選擇。感光度比QX10高了1階,高級自動模式為160~25600。鏡頭部分改採卡爾蔡司鏡頭,3.6倍變焦,廣角端光圈最大為1.8、望遠端最大4.9,快門速度4~1/2000秒,快門速度為自動調整,在A模式下則可調整光圈,廣角端最小為11,共17段調整,望遠端最小也是11,8段調整。

兩者拍照或錄影時皆有光學防手震,鏡片皆為6群7枚含4片非球面鏡片,QX10的EV值調整範圍為±2.0、QX100調整範圍為±3.0,皆可以1/3級距調整。兩者皆使用對比對焦,在PlayMemories Mobile程式中還可觸碰畫面對焦。白平衡部分有自動、日光、陰影、多雲、白熾燈、螢光燈:冷白色、螢光燈:白天白光、螢光燈:日光,QX-100還多了螢光燈:暖白色和K數調整,範圍從2500~9900K以100K的級距選擇。

軟體功能太少

當與智慧型手機連線時,須以PlayMemories Mobile控制,若不連線也可以進行盲拍,盲拍時會以PlayMomories Mobile前次設定進行拍攝,也就是說設定檔是存在機身中,與其他手機連線時會將設定帶過去。手機連線拍攝時可設定傳至手機的圖片大小,固定為200萬像素或是依照使用者設定的大小,抑或是乾脆不傳,因此可以不用在QX10/QX100裝入記憶卡,不過在進行盲拍時就一定要裝入。

在微光處拍照高下立見,DSC-QX100邊緣銳利,成像清晰,DSC-QX10則顯得畫面鬆散。(右方為DSC-QX100)

 DSC-QX10的10倍光學變焦適合出外旅遊使用,樹頂末梢部分也可拍得一清二楚。


PlayMemories Mobile中拍照模式有3種,分別為智慧式自動、高級自動、程式自動P模式;2種自動模式皆會辨識場景調整參數,高級自動則在部分逆光或是暗處拍攝時,會自動拍攝多張照片合成1張較明亮的影像,P模式則可讓使用者調整EV值。DSC-QX100還多出了光圈優先A模式,此模式可調整光圈和EV值。

但除了以上所述可供調整的選項外,其他相機常見的選項全部變成自動或是消失,例如手動M模式和S快門先決模式都消失了,ISO值也僅能自動調整。對焦模式也沒有多點自動對焦、自動追焦,無法自行選擇拍攝場景模式,無法儲存RAW檔,機身上沒有氙氣閃光燈,也沒有LED補光燈。錄影格式也僅能拍攝1440 x 1080/30FPS的規格,無法向下選擇。

在操作邏輯上也略顯怪異,拍攝時若想檢視先前拍攝影像,必須中斷與QX10/QX100的連結之後才可另外開啟相簿瀏覽程式,檢視完畢後得和裝置重新連接,連結速度又不是相當的快速,經常是10秒以上。使用時就會在斷線、連線、斷線之間不停往返,使用體驗有待加強。

DSC-QX100不同光圈值的銳利度比較,f/7.1以上不建議使用(f/10對焦失敗沒有在圖上)。

品質不錯的傻瓜相機

成像品質上DSC-QX10與DSC-QX100都相當地不錯,均比手機內建的相機畫質好,特別是在亮度高低落差相當大或是夜間拍攝時,照片的表現與手機相比的差距更大。光學變焦更是絕大部分手機沒有的功能,QX10的10倍光學變焦相當適合作為旅遊使用,拍近拍遠單機搞定。

DSC-QX100因為可以調整光圈數值,筆者做了個光圈的銳利度比較,以肉眼觀察於2.5、2.8、3.2光圈值最為銳利,而7.1以上線條已經糊成一片無法辨識。

整體來說Sony此次推出DSC-QX10、QX100相當具有話題性,拍照品質上也相當不錯(原圖:http://pcadv.in/19DvRaK),可惜在軟體操作邏輯上有些小缺陷,同時也犧牲掉了相當多的自訂功能,以筆者觀點來說,適合部分要求拍照品質,卻不希望操作複雜的手機族群。若是依照價格來說,DSC-QX100多花個5,000就有硬體規格相同,功能卻多了許多的DSC-RX100。DSC-QX100再加1,000元也有DSC-WX100,價位略高是缺點,若未來PlayMemories Mobile將功能更新齊全才值得購買。當然,需要特殊角度構圖的使用者,機身與螢幕分開操作的方式還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PlayMemories Mobile的操作畫面簡單易用,與其他相機一比,功能顯得少了許多。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教父 2014-4-11 17:58
这。。。给跪了

查看全部评论(1)

手机版|外设堂 ( 辽ICP备13014379号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49号

GMT+8, 2025-5-1 23:21 , Processed in 0.07044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