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设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外设堂 首页 业界动态 图形 查看内容

NVIDIA Maxwell新架构 GTX750、750Ti评测

2014-2-19 02:0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085| 评论: 1|来自: techbang

摘要: NVIDIA的Maxwell架構登場,本月是零組件最重大的事件,在看完AMD Radeon新舊混雜的大軍後,是該來點新產品了,Maxwell總共會分為2代,第一代是採用28nm製程的產品,下一代則是20nm製程產品,目前的GM107等核心,會先 ...

NVIDIA的Maxwell架構登場,本月是零組件最重大的事件,在看完AMD Radeon新舊混雜的大軍後,是該來點新產品了,Maxwell總共會分為2代,第一代是採用28nm製程的產品,下一代則是20nm製程產品,目前的GM107等核心,會先以中低階開始布局,高階的Maxwell架構要等到800系列才行。

從Kepler到Maxwell的改變

其實這一次的Maxwell,主要的重點其實並不多,圍繞在功耗與效能上的效率比,能夠以極低的耗電量發揮出以往高耗電顯示卡的運算能力,NVIDIA表示GTX 750Ti能夠擁有前幾代卡王:GTX 480的效能,但耗電量卻相對低上非常大一截。當然發熱量會隨著功耗而變化,越低的耗電,發熱量也低,所以在這一次Maxwell公板卡設計上,本身是不需要PCI-E 6pin電源的輔助即可運作。

從SMX到SM Block

幾乎每代新的核心架構推出時,NVIDIA都會針對SM(Streaming Multiprocessor)換個響亮的名字,這次則將SM命名為SM Block,但實際上仍是相似的東西。顯示卡的CUDA Core是最小的計算單元,也就是通稱的Stream Processor(串流處理器,簡稱SP),AMD則稱為ALU(Arithmetic Logic Unit,算數邏輯單元),像是GTX 780Ti的CUDA Core數量為2880,也就是說它有2880個串流處理器,而CUDA Core再搭配其他單元組成一個SM(Streaming Multiprocessor),在Kepler時叫做SMX,1個SMX裡面則是會有192個單精度CUDA核心、64個雙精度單元、32個特殊功能單元(SFU),以及32個載入/儲存單元(LD/ST),到了Maxwell上則是叫做SM Block,GTX 750與GTX 750 Ti數量則是減少到128個單精度CUDA Core、32個特殊功能單元(SFU),以及32個載入/儲存單元(LD/ST),然後各分別配置了4個SMX(GTX 750)、5個SMX(GTX 750Ti)。

▲因為是中階核心,GM107由5組SM Block所組成。

▲SM Block內含的CUDA核心由上一代的192個減少至128個,但因為切割的更細,根據官方說法可以提升編譯與運算效率。

賣點就是免插電

在前面即說過這一次的GTX 750與GTX 750 Ti,在公板設計上是不需要額外的PCI-E 6pin輔助供電。若是以量化的概念來看,1個PCI-E Slot可以提供的電力為75W,而1個PCI-E 6pin則是能提供75W的電力,不需要的意思即為整張卡的最大耗電量將會低於75W,若是遙想當年的GTX 480,它可是需要PCI-E 6pin與8pin各1組,也就是最高300W的供電需求(PCI-E slot:75W、PCI-E 6pin:75W、PCI-E 8pin:150W),整整只有四分之一的電力消耗,那當然這種低功耗顯示卡的硬體組裝性會更高,基本上各種品牌的套裝電腦只要有PCI-E Slot都可以安裝。

▲NVIDIA GeForce GTX 750Ti公板卡並不需要PCI-E 6pin的輔助,但有預留空焊腳位。


效能表現實測為憑

原廠簡報檔數據自然比較漂亮,但不見得能反應真實狀況,編輯部直接實測給你看。這邊準備了幾張市售樣品進行測試,主要是以NVIDIA自家顯卡為主,這次先探討前後代的效能增長,有機會再來進行競爭對手的比較。數據圖分別為第1張以GTX 650Ti公板卡為基準做效能百分比差距,第2張圖則是皆以前一項產品做基準,由左至右的效能增長。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7 4770K

主機板:Evga Z87 Stinger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DDR3-1600 4GB x 2

硬碟:Corsair Neutron 240GB

電源供應器:Ocz ZS 750W

▲以GTX 650Ti公板卡為基準,可看到效能提升幅度相當明顯,約有20至30%不等的強化。

▲捉對廝殺後會有不同的結果,但基本上GTX 750將取代GTX 650 Ti,而GTX 750 Ti則將取代GTX 650 Ti Boost,兩者效能皆低於GTX 660

GTX 650Ti衍生出GTX 750 & 750Ti

測試中能看到GTX 750與GTX 650Ti有著不低的成長(5~20%左右),先前GTX650Ti Boost消失所造成的空缺,剛好由這2項產品進行補足,以目前的GTX 650Ti 1GB版本均價在4,000~4,400元左右,GTX 660 2GB版本在5,700~6,000元左右,GTX 750與GTX 750Ti也只能填補4400~5700元內的價格帶,若是上市後的價格超出這個區間,基本上購買舊晶片產品還比較划算。

小卡做大,定位與原廠背道而馳

NVIDIA提供的公板layout基本上與GTX 650Ti差距不大,都是短PCB設計,但在GTX 600系列我們已經看到過一次廠商自行針對自製產品進行改良,但幾乎全數都是加長加大,PCB加長,散熱器體積加大,甚至出現過為配合散熱器,強硬地加長PCB長度,其實不難理解廠商這麼做的用意,無非就是為了想要增加賣點,宣傳自家散熱處理能夠更低噪、超低溫。

但這一切真的都是消費者真心想要的嗎?這倒不盡然,這價位的顯卡定位就是中低階產品,加上打著低耗電、高效能的旗幟,卻出現了一個不太符合定位的尺寸,舉例來說,這種短卡就適合Mini-ITX這類迷你的平台,也可以組出許多相當不錯的小型化主機。但到了廠商自製卡就一切驟變,不再是小而美,變成了數大便是美,有時不應該只為了產品賣相而忽略應有的定位,這樣不僅讓想買小卡的人買不到卡,某些方面來說也是浪費資源。

▲短PCB長散熱器的配置經常可見,賣相雖好但真的對消費者有益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D.kun`PaJero 2014-2-19 15:10
更新太快,钱包跟不上啊。

查看全部评论(1)

手机版|外设堂 ( 辽ICP备13014379号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49号

GMT+8, 2024-5-20 15:11 , Processed in 0.06804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