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设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外设堂 首页 业界动态 存储 查看内容

针对TLC鸡血优化 SMI SM2256固态主控评测

2015-2-19 17:3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056| 评论: 1|来自: techbang

摘要: 台灣三大固態硬碟控制器設計廠商之一的 SMI,去年曾展出新一代控制器產品 SM2256,宣稱針對 TLC 和先進製程快閃記憶體強化設計,所具備 NANDXtend 技術可以使 TLC 顆粒提升 3 倍耐用度。SM2256 已於日前正式發表推出 ...

台灣三大固態硬碟控制器設計廠商之一的 SMI,去年曾展出新一代控制器產品 SM2256,宣稱針對 TLC 和先進製程快閃記憶體強化設計,所具備 NANDXtend 技術可以使 TLC 顆粒提升 3 倍耐用度。SM2256 已於日前正式發表推出,原廠並提供測試樣品機予以測試評估之用,讓我們來看它能有何等性能表現。

主流效能市場由外商壟斷,台廠從入門產品反攻

大約半年前,我們在「2014 年固態硬碟新趨勢,TLC 顆粒將成為低價市場主流?」一文,提及市場調查研究機構 DRAMeXchange,指出 2014 年固態硬碟發展趨勢之一,是 TLC 顆粒應用普及度將會提高。雖然這段時間內除了 SanDisk 新加入之外,並沒有更多廠商實際投入市場,但確實有不少廠商內部正在進行開發評估。

另一造,是台灣固態硬碟控制器設計廠商,相當積極開發新一代產品,企圖搶下更多的價格導向產品市場。當時介紹到, SMI(Silicon Motion,慧榮科技)、Phison(群聯電子)這兩家,曾於國外儲存設備相關活動展出新控制器產品,型號依序分別為 SM2256 與 PS3110。其中 SMI 於日前正式發表推出 SM2256,並主動提供自家開發測試樣品,讓我們進行測試評估。

台系控制器重新展露頭角,工程樣品嘗鮮體驗


▲ SMI 官方所提供 SM2256 控制器測試樣品。

一款固態硬碟控制器,從開發完成、導入量產,提供給予固態硬碟廠商測試驗證,直到讓實體產品上市是需要點時間。因此 SMI 搶在採用此設計方案的固態硬碟廠商,各自送測正式量產市售產品之前,自行提供內部樣品給予媒體,說來也不是什麼太令人驚訝的事。

不過基於是官方內部測試樣品的關係,這款 SM2256 樣品可沒有光鮮亮麗的外觀設計,仔細看像是隨手抓了個 2.5 吋外殼來搭配。除了只將電路板簡單固定在上面,也沒鎖上完整外蓋就來到了我們手中,這可真是熱騰騰新鮮出爐。

首先簡單來環顧一下這款樣品,可看出 SM2256 公版電路設計,在正反面各能配置 8 顆快閃記憶體,總數最多為 16 顆,此外背面有 2 個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焊點。其電路設計布局和多數市售產品相仿,只是多了幾個測試接點/連接器、跳針(Jumper),這些測試驗證過程中會用到的連結介面。


▲ SMI SM2256 工程樣品,正面配置控制器與 8 個快閃記憶體焊點。


▲ SMI SM2256 工程樣品,反面配置 2 個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另外 8 個快閃記憶體焊點。

片面規格改變有限,實質進化在於核心


▲ SMI SM2256 控制器樣品實際外觀。

SMI 過去大多著重在 4 通道控制器開發,這款 SM2256 是最新一代當家產品,仍然沿用此規格設計。其傳輸介面為典型的 SATA 6Gb/s(Revision 3.1)規格,除了支援 AES 128 / 256、TCG Opal 加密標準,還具備時下比較新的 LDPC ECC 校錯機制。其餘通俗的特徵規格,還有支援 DevSleep 省電模式、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緒列)、Trim 等等,規格並不會亞於舶來品。

其內部整併 32bit 版本 RISC 處理器核心,並具有獨立的 SRAM、ROM 等單元,此外需要搭配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可相容支援 DDR3 與 DDR3L 規格顆粒。就基本規格而言,SM2256 和前一代的 SM2246EN 極為相近,較大差別在於 SM2246EN 另外可支援 DDR2 記憶體,而 SM22566 新導入 LDPC ECC 錯誤修正碼。


▲ SMI SM2256 控制器架構示意圖。


▲ SMI SM2246EN 控制器架構示意圖。

SMI 一再強調快閃記憶體搭配支援能力,SM2256 相容於 ONFI 3.0、Toggle 2.0 規範,意指 Micron 與 Toshiba 雙方陣營的顆粒產品皆可通吃,而且支援目前已經較少廠商採用的非同步傳輸模式。而每個資料傳輸通道,最多可控制 8 個快閃記憶體裸晶圓(即相容 8CE 堆疊封裝顆粒),得以彌補傳輸通道數量落差,並且組建出大容量產品。

SM2256 與 SM2246EN 兩者,規格表列皆可支援 MLC 和 TLC 類型顆粒,而且可為採用 1x、1y、1z、2x、2y 世代製程生產的產品,這讓兩者看來又極為相同。關鍵差異在於 SM2256 除了新增支援 3D 快閃記憶體,還另外具備全新的 NANDXtend 技術功能,藉以強化 TLC 顆粒搭配應用的可靠度。


▲ SM2256 主打賣點之一是支援 TLC 快閃記憶體,測試樣品是選用 Samsung 的 19nm 製程 TLC 顆粒。

導入多層級 ECC 機制,克服半導體技術挑戰

TLC 顆粒簡直讓玩家聞之色變,依晶圓廠商篩選標準而定,設計理論耐用度落在 500~1500P/E 範圍,和 MLC 當前普遍的 3000P/E(P/E Cycle)規格相較下,無可否認令人存疑。不過在 Windows 環境典型應用條件下,約等 1000P/E 規格的 TLC 顆粒用作於固態硬碟,就簡單的數學加乘法來計算,還是得以撐過產品本身所提供保固期限。

當然了,產品真實耐用度牽扯到相當多變因,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釋清楚,這邊就不去加以深入探究。總而言之,即便是玩家稱讚的 SLC 顆粒,資料存取過程中仍然會出現錯誤,因此需要透過 ECC(Error Correction Code,錯誤修正碼)進行偵錯、修正等作業。ECC 普遍應用於各式儲存產品、資料傳輸,即便是傳統硬碟也有配備,只不過硬碟廠商不太會提及這點。

▲ SMI SM2256 NANDXtend 解錯修正技術機能架構示意圖。

相較於傳統的 BCH(Bose Chaudhuri Hocquengham Code)錯誤修正碼,新一代 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成為半導體製程演進,乃至於 TLC 顆粒與 3D 電晶體等應用,多方廠商逐漸倚重的錯誤修正碼標準。LDPC 發源和 BCH 同樣早在數十餘年前,但針對此類應用的編碼、解碼效率更高,甚至是同位元(parity bit)占用量也比較少(以 bit 為單位),因此成為產業未來發展應用的重點。

SMI 以 LDPC 為基礎,構成 NANDXtend 解錯修正技術機能,藉以提升資料讀取正確性。其除錯結構分為 3 個層級,當資料讀取出現錯誤會依序由 LDPC 硬體解碼、LDPC 軟體解碼、RAID Data Recovery 等,這 3 個層級依序嘗試修正錯誤,以確保所讀取出來的資料正確性。SMI 官方宣稱,該技術能讓 TLC 顆粒耐用度,提升相當於 3 倍的理論抹寫次數,使可靠度與成本達到最佳平衡點。

概觀效能表現出色,完全不亞於舶來品

我們實際收到的樣品是搭配 Samsung 製 TLC 顆粒,SMI 加大 OP(Over-provisioning,預留空間)設定,因此軟體偵測顯示容量為 500GB。由於這是官方的開發測試樣品,因此概觀效能測試部分,就不挑選相近定位、價格產品,擺放出數據進行捉對廝殺比較。但觀察重點可以擺放在 2 個地方,一是廠商與多數消費者所注重的最大存取速度,二為 4K 單位性能表現。

▲ CrystalDiskInfo 偵測顯示資訊,顯示支援 DevSleep 省電功能。

在 ATTO Disk Benchmark 循序存取的 Neither 測試模式,SM2256 樣品機跑出讀取 552MB/s、寫入 492MB/s 表現,而同樣值得列為觀察重點之一的 I/O Comparison Random 測試模式,分別為讀取 508MB/s、寫入 409MB/s 左右。此外,各模式的 4K 單位測試結果都落在 140MB/s 以上,連同最大循序存取表現來看,SM2256 基本表現穩健。

接下來的 AS SSD Benchmark 測試,SM2256 在 Seq 讀取項目實際測得數據只有389.83MB/s,反觀寫入 460.27MB/s 這表現還比較出色。雖然 Seq 項目表現不甚理想,其 4K 存取分別是讀取 33.89MB/s、寫入 126.52MB/s,其中寫入部分用出色來形容並不為過。

至於測試模式和 AS SSD Benchmark  相近的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SM2256 基本表現大致上雷同,只不過讀取達到 522.18MB/s,看來是理想許多。此外,這兩款軟體測試所得結果,SM2256 都呈現出一個傾向,那就是 4K 佇列性能表現一般。和 Marvell 的 4 通道控制器產品相比,可以明顯觀察到這現象,以至拖累了這兩款軟體的總評價項目。

最後一項概觀效能測試項目 CrystalDiskMark,SM2256 在兩種測試模式下,Seq 都能達到讀取 549MB/s、寫入 481MB/s 以上速度,這部分表現可謂相當好。4K 單位表現同樣也是出色 ,但罩門依舊出現在 4K 佇列部分,筆者猜測是受制於韌體調校,甚至是內部整合的處理器核心性能不是那麼夠給力。


▲ ATTO Disk Benchmark:Neither 測試模式。


▲ ATTO Disk Benchmark:I/O Comparison 00000000 測試模式。


▲ ATTO Disk Benchmark:I/O Comparison Random 測試模式。


▲ ATTO Disk Benchmark:Overlapeed I/O QD 8 測試模式。

 
▲ AS SSD Benchmark 測試:左圖 MB 單位顯示,右圖 IOPS 單位顯示。


▲ AS SSD Compression-Benchmark:讀取與寫入線條堪稱平穩,能維持在很高的速度。


▲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測試:到這邊已經能看出 4K 佇列性能表現,不如其他項目那樣好。

 
▲ CrystalDiskMark 測試:左圖預設隨機亂數模式、右圖 1Fill 循序測試模式。

看完前面的概觀效能數據,SM2256 性能表現基本上可定調為,完全不遜色於 Marvell 等國外大廠,所推出的 4 通道控制器產品。雖然 4K 佇列表現一般,但是個人電腦在正常情況下,較少出現如 16 甚至 32 深度指令佇列負載,因此這部分是可以排除在重點比較項目之外。總和而言,要比拚最高存取速度與 4K 性能,SM2256 完全不會讓人失望。

接著再來看 PCMark 部分,PCMark 8 總得分為 4936 分,頻寬則是 227.21MB/s,這般表現約莫落在中段班位置。而 PCMark 7 落點同樣相近,總得分 5442 分、Raw 模式 6476 分,沒有帶來意外驚喜或翻盤的結果。不過加以衡量其架構為 4 通道這點來看,能追上舶來品 8 通道控制器的表現,其實該說是相當不俗了。


▲ PCMark 8 測試結果。


▲ PCMark 7 測試結果

寫入掉速有隱憂,韌體甚至處理器為關鍵

最後依照慣例,我們將 SM2256 測試樣品機,送上 ULINK 的 DriveMaster 平台測試。SM2256 在起跑點有 22425IOPS,之後也許是容量占了點優勢,相較於我們近期著重測試的 256/240GB 容量級距產品,滑落走向是比較線性一些。在填滿半數實體容量時,還有不差的 14896IOPS 表現,之後維持相近的陡降走向,直到完整填滿一次才開始趨緩。

過去我們所接觸到採用台系控制器的產品,在 DriveMaster 平台測試結果總是不甚理想,SM2256 也是難逃此一命運。只不過在填滿 150% 容量及其之後的穩定區,能維持在 2000IOPS 之上,最終以 2419IOPS 表現收場。這表現片面看來,是略好於 Phison 之類設計方案,但不排除是因為 SM2256 樣品機的容量大一倍,所以在此測試模式下的表現比較吃香點。


▲ ULINK DriveMaster 2012 測試結果。

基本盤表現出色,是值得期待的設計方案

SM2256 儘管只有 4 個資料傳輸通道,概觀效能表現卻絲毫不遜色於高貴的舶來品,要和 8 通道產品抗衡也未必太難。再加上理應當具有報價優勢,能為固態硬碟製造商提供良好成本平衡點,有利於製作推出價格導向機種。無論單純是單價更低,或者是價位更為親民的大容量產品,相信 SM2256 會是消費者樂於見到的設計方案。

那片面看來難解的 DriveMaster 測試結果,儘管 SMI 樣品機是搭配 TLC 顆粒,就測試經驗來說應該是沒有必然關聯,即便換用 MLC 顆粒也未必能改善多少。因為筆者認為首要關鍵是台系控制器,與舶來品相比本來就有差異或說落差,包含硬體層與韌體皆然。這是控制器價位導向不同,難免存在的合理差異,只要實體產品用對地方,未必會對使用者造成莫大困擾、疑慮。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7-4770K
  • 主機板:Asus Z97-PRO(Wi-Fi ac)
  • 記憶體:Crucial DDR3-1600 4GB x 2
  • 系統機:Kingston SSDnow V+200 90GB
  • 作業系統:Windows 8.1 Pro 64bit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W.L.Troy 2015-2-21 17:53
越快越好

查看全部评论(1)

手机版|外设堂 ( 辽ICP备13014379号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49号

GMT+8, 2025-5-11 15:48 , Processed in 0.06519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