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ntel 推出 X99 晶片後,各家協力廠商也陸續推出對應的產品,其中又以華碩在這次競賽中,技術力的展現最為耀眼。除了推出各項功能強化版之外,也針對超頻玩家推出 OC Socket 等硬派技術,在超頻上更加得心應手。 Deluxe 設計重點方向在談論主機板之前,先了解一下華碩對於 Deluxe 這項產品的設計理念,除了一般的堆料等手段之外,華碩也針對使用者需求開發產品,藉由各個協力的廠商、客戶反饋問題,將更好的設計導入下一次的主機板中。 當然這些反饋與實作的最終目的,都是在打造一款全能主機板,與另一旗艦 ROG 系列為兩種不同的路線,Deluxe 主打的是一般使用者,功能上也都是以實用為主。而 ROG 則是超頻為主要目的,其餘附加功能則不一定比較多,同時也會取消妨礙超頻的設計。 ▲X99 Deluxe 一改以往風格,改採黑白主視覺。 8 相迴路,3 相記憶體在 Deluxe 的供電迴路上,華碩採取的是 IR 全數位方案,由華碩 ASP1257 搭配 8顆 IR3550 PowIRstage 組成處理器 8 相供電迴路,記憶體的部份則是由華碩 ASP1250 搭配 2 顆 IR3553 組成 2 相迴路,另外再由 1 顆 GSTek GS9238 組成記憶體 Vpp 迴路。 由於 Haswell-E 改採用 FIVR 供電模組架構,所以主機板廠在設計外部迴路時,並不需要與 X79 時代一樣大量外部迴路,僅需要滿足基本的 FIVR 需求量即可,也就是 500A 的電流量,而華碩由 8 顆 60A IR3550 組成,共計 480A 的迴路,略低於這個標準。 記憶體迴路的部份則是 DDR4 的新改變,Vpp 獨立於外部,所以這次除了記憶體部分外,還會增加 1 相迴路,也就是上面提到的 GStek 存在的目的。 ▲8相迴路由 IR3550 PowIRstage 構成。 ▲記憶體迴路則是左右對稱。 複雜 PCIe 通道分配,複雜且繁瑣Z97 與 X99 這兩代晶片組在功能上都保有 Flexbile I/O 功能,另外最大的 PCIe 通道數量也都僅有 8 條,在目前高速裝置大量使用情況下,8 條通道數量明顯不敷使用,加上需要將處理器 28/40 條通道拆分,也就需要透過切換來解決多裝置的問題。 裝置間需要切換也就需要 PCIe Switch,華碩採用 16 顆晶片進行切換,不過也因此出現非常繁瑣的切換關係,同時也增加不少不可同時使用的狀況。 PCIe 插槽頻寬使用分析表: 由分析表中可以看到各插槽上的頻寬取用源頭情形,編碼一樣的部份為切換關係,同時只能使用 1 個部分,不存在同時使用的情況。另外由於 28 通道處理器缺少部分 Port,如 Port#1_2、Port#2_2,所以當安裝該處理器時,部分插槽將會無法使用。 另外在最後一槽 PCIe 上,排列為 Port#1_2 在前,這個部分為使用 Lane Reversal 功能,將原先 PCIe 0~7 通道順序逆轉為 7~0,結果就為圖上所示的顛倒情況。 同時華碩為了補足處理器通道不足的問題,在安裝 Core i7-5820K 時,無法擁有頻寬的插槽將會由 ASMedia ASM1187e 這顆晶片補 x1~x4 頻寬,不過由於對外頻寬仍為 x1 通道,所以僅只是讓裝置可用,速度上則是受限。 PCH 頻寬切換關係式:
可以看到裝置非常多,切換關係也很複雜,在設計上面會發現這麼做雖然看起來很多功能,不過實際上可以同時使用的數量仍然不高。在使用上受限制最多的在於 PCIe x4 插槽上,不過該位置位於 PCIe x16_1 下,理論上較不容易因佔用問題而關閉與之切換的裝置,而該插槽設置的原因在於 Thunderblot 擴充卡需要使用 PCH x4 通道進行資料傳輸。 ▲X99 Deluxe 提供 6 條 PCIe 插槽。 ▲I/O 介面示意圖。 音效處理手法普通在音效的部份 Deluxe 就顯得非常普通,僅只是 Realtek 加上電容這些已經成為高階板中的低標手法。 新功能引進這次 Deluxe 引進幾個新功能,如 CoolHub、OC Socket、PCIe 插槽指示燈或者是目前主機板上最快的 3T3R 無線網路技術。 CoolHub 主要功能類似坊間常見的風扇轉速控制器,如 5.25” 的外接控制器,或是部分機殼內建的 Fan Hub,都是 CoolHub 可運用的範疇內。不過 CoolHub 則是將之併入 BIOS 控制內,除了免去外部控制器的問題,也直接與主機板上的溫度做關聯性調整。 OC Socket 則是將 LGA2011-3 未使用到的隱蔽金屬點全數啟用,同時加以開發對應功能,除了能夠讓電源更穩定之外,在超頻上也有長足助益,也是這次華碩的殺手鐧功能。 PCIe 插槽指示燈的話則是透過外部指撥開關,直接將處理器對應的插槽燈號啟用,能夠在不使用說明書的狀況下,安裝擴充卡在高速通道上,不過這功能實際應可直接改為 BIOS 偵測型號與反應在插槽上,並不一定特別需要外部手動開關。 ▲Deluxe 導入不少新功能,同時也強化舊有設計。 設計上的小盲點Deluxe 在整體功能上雖然提供非常全面,不過在一些小細節上則是處理的不夠完善,如 M.2 插槽、或者是 PCIe x4 的位置擺放上,都有一些處理上問題。 M.2 插槽使用垂直於主機板的設計,這個設計問題在於主機板已經沒有任何位置可以水平擺放,主因在於 ATX 板型本身面積不大。在放上 8 根記憶體插槽後,空間位置大部分都被佔用,同時為了提供更多 PCIe 插槽,導致主機板下半部也未有多餘空間。 最終被定案的是採用垂直設計,不過這問題其實存在些許問題,除了高度非常奇特之外,在風道上阻礙流暢度,在機殼上則是不允許深度不足的機殼安裝,也無法安裝於較扁平的機殼內,加上若受外力碰擊,穩定度其實是一大隱憂。 另外在 PCIe x4 插槽的位置,放在第一槽以下,其實是最容易受顯示卡干涉的位置,當然以目前使用者習慣,使用到的機率並不高。不過若是安裝 Thunderbolot 等擴充卡必須使用 PCIe x4 時,則是會造成必須要讓出 PCIe x16 的問題,問題影響最重的則是在多顯示卡或者是 Core i7-5820K 的使用者身上,改放其餘位置則是比較佳的方案,而造成不得放於該位置上的主因在華碩為了提供 5 條 PCIe x8 而作的取捨。 ▲M.2 示意圖,實際安裝還會有一金屬托架。 集頂尖技術於一身在 Deluxe 上可以看到華碩將非常多的新技術,還有目前業界中頂尖集團中的料件都放置於上,不過在一些小細節上的相容性就礙於限制而做出非常規設計。 這一點在文章內也稍加略述,不過以一般人的使用環境來看,這些都太過花俏,甚至不能夠完美相容於各個使用者。 另外在其他競爭對手中,也可以看到部分廠商的新東西非常有趣,如微星硬體擷取卡,或是華擎雙 M.2 設計與一些之前在 Z97 上的設計,在 X99 上又是另一番處理手法,這也是華碩目前比較欠缺的部份。 ▲散熱片採用熱導管連接。 |
手机版|外设堂
( 辽ICP备13014379号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49号
GMT+8, 2025-5-15 19:18 , Processed in 0.06806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