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gate Enterprise Capacity 3.5 HDD v4 是款企業級硬碟,市場定位與價格只低於萬轉機種,對一般使用而言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不過我們陰錯陽差的收到 6TB 樣品機,可預期這將是 5、6TB 容量桌上型產品研發參考樣板,姑且讓我們來窺探效能是否會優於現行個人用產品。 大容量6TB硬碟來了「5、6TB 硬碟來了!」這話喊了將近一年,實現的時間點也確實不遠了,相信再不久就能在零售通路市場,購買到這些超大容量個人桌上型硬碟產品。得留意,筆者是指個人用桌上型內接產品,並非貴森森的企業級硬碟,乃至於外接硬碟產品。 基於一場或許還算美麗的誤會,我們收到來自 Seagate 提供的 Enterprise Capacity 3.5 HDD v4 樣品機,具有 6TB 超大海量儲存空間。它屬於中階企業級硬碟,定位僅在 Enterprise Performance 10K HDD、Enterprise Performance 15K HDD 萬轉轉速產品線之下,是為 7200RPM 轉速設定之中最高階機種。 企業級或為桌上型開發樣板
這樣的產品大家當然是甚少用到,不過它仍然很值得一看,因為就硬碟廠商產品開發模式而言,這有很高的機率將是 5、6TB 桌上型產品設計參考範本。比如藉由用料等級變更、捨去部分功能用料、韌體功能性簡化,乃至於生產品管要求的不同,就能變出另一款較低價位產品。 筆者會認為這可能是桌上型產品的開發雛形,是因為其主軸馬達為 7200RPM 轉速,且提供 SATA 6Gb/s、SATA 12Gb/s 介面選擇。雖然功能性比桌上型硬碟多元,但是基於前述幾個運作模式,要將之精簡衍生出一個桌上型產品是不難。故本篇重點將擺放在效能方面,窺探未來的桌上型 5、6TB 硬碟會有何等性能表現,而不深入加以介紹 Enterprise Capacity 3.5 HDD v4 功能設計。 空間壓縮以塞入更多碟片
那麼 Seagate 是如何實現 6TB 容量呢?Seagate 尚未導入採用新一代紀錄技術,而是從機殼結構變革做起。硬碟結構設計多年來的變化有限,3.5 吋機種通常不會塞入超過 4 張碟片,只有 HGST 樂於挑戰塞入 5 張碟片設計。Seagate 這次也採行了強化空間利用率策略,參考配圖可發現 Enterprise Capacity 3.5 HDD 6TB 機殼不再凹凹凸凸,意味內部每一分可用空間幾乎都派上用場,能夠塞入更多張碟片來擴增容量。
稍早前的 Enterprise Capacity 系列,基於運作穩定性與可靠度考量,單碟片容量設定為 800GB,不像桌上型產品那樣採用 1TB 碟片。在典型機構設計基礎下,最多只能塞入 5 張碟片來組建 4TB 產品,採行這類策略的產品還有如 HGST Ultrastar He6。容量高達 5、6TB 的 Enterprise Capacity 3.5 HDD v4,除了改良機構提升空間利用率,更首度導入 1TB 單碟片,其組合為 5TB 採 5 張碟片、10 顆磁頭,6TB 採 6 張碟片、12 顆磁碟。
在 3.5 吋機構內塞入 6 張碟片,說來不算什麼新鮮事,因為 HGST Ultrastar He6 還更早推出。Ultrastar He6 最高容量為 6TB,單碟片容量卻只有約 850GB,意味是由 7 張碟片、14 顆磁頭構成。無論雙方技術優劣,都無可避免旋轉震動量、工作溫度等,這些物理極限技術限制。HGST 除了採用薄型輕量化碟片、元件,更密封填充氦氣來因應,Seagate 則是加入磁頭伺服技術,用以確保資料存取準確度。 運轉震動與溫度超乎預期的好在簡短測試過程中,Enterprise Capacity 3.5 HDD v4 6TB 運作特性高於預期,體驗完全並不亞於大容量桌上型產品。它並沒有因為碟片數量多,而有著更加顯著的運轉噪音,此外筆者所接觸過大容量 7200RPM 機種中,震動量比它更大的比比皆是。至於工作溫度方面,經過一連串長達數小時的測試之後,軟體偵測顯示溫度僅約 48 度。我們向來是在裸機環境中測試,坦白說是不容易控制環境溫度,但這數值看來直覺上是沒有比 4 張碟片的機種高到哪。
最高存取速度達 220MB/s 以上在先前的桌上型機種 Desktop HDD(原稱 Barracuda)測試中,觀察到單碟 1TB 機種的效能變化,1TB 版本平均最高速度約為 175MB/s,得在 HD Tune Pro 軟體中才能達到 190MB/s 之譜。3TB 版本同樣有這略為怪異的效能傾向,多數軟體測試下來不超過 180MB/s,唯獨 HD Tune Pro 很賞臉的出現過 210MB/s 紀錄。這有多種可能性,好比韌體調校特性導致,或者該歸咎於效能平穩性可議等面向。 無論如何,重點還是在於 Enterprise Capacity 3.5 HDD v4 6TB,可能許給我們一個怎樣的未來。也就是再不久就要登場的 5、6TB 容量桌上型 Desktop HDD,在同為單碟 1TB 基礎下,性能是否會優於現行產品。以下數據簡單來一一檢視,ATTO Disk Benchmark 最佳數據達到讀取 228MB/s、寫入 229 MB/s,最低的則是讀取 227MB/s、寫入 186MB/s,片面看來平穩性沒什麼問題。 加以搭配 CrystalDiskMark 數據來看,至少也有讀取 228.7MB/s、寫入 227.1.MB/s,和 ATTO Disk Benchmark 測試結果相去不遠。接著重頭戲來了,碰到 HD Tune Pro 是否又再出現怪異傾向?我們測得數據為讀取 226.4MB/s、寫入 224MB/s,和前 2 套數據比較下來,Enterprise Capacity 3.5 HDD v4 6TB 有著很好的平穩性表現。 概觀上得以確定,其最高存取速度是可達 220MB/s 以上,明顯優於現行相同轉速、碟片容量的桌上型產品。
桌上型內接版本還有得等單論性能而言,5、6TB 桌上型內接硬碟產品,是值得加以關注等待推出。事實上,Seagate 似乎已經進行量產,並且將之應用在外接硬碟產品線上。那就是我們前幾天提過的 Backup Plus 5TB,參考國外媒體簡測結果可發現,其最高存取速度也是約有 220MB/s 之譜。不過由於我們沒有取得樣品機,也沒有詳盡的測試報導文章可以參考,難以斷定 Backup Plus 到底是裝載哪款硬碟,為了搶快而裝著 Enterprise Capacity 3.5 HDD v4 5TB 賠錢賣也說不定。 總而言之,硬碟容量仍然穩定持續推升,但是消費者需求並未相對幅度成長。以致廠商一旦有最新、更高容量產品,往往選擇先將之應用在自家外接硬碟產品線上,待一段時日之後才會釋出內接版本。其用意很簡單,外接硬碟就是備份資料用,容量當然是能有多大就有多大。而內接版本應用型態多元,不盡然單純是用來備份資料,容量追高不見得有多大買氣。眾家廠商採行這樣的策略已經好幾年,如果樂觀來看待,或許年底前有機會看到 5、6TB 的桌上型內接產品出貨,大家一起拭目以待吧! 運轉震動與溫度超乎預期的好在簡短測試過程中,Enterprise Capacity 3.5 HDD v4 6TB 運作特性高於預期,體驗完全並不亞於大容量桌上型產品。它並沒有因為碟片數量多,而有著更加顯著的運轉噪音,此外筆者所接觸過大容量 7200RPM 機種中,震動量比它更大的比比皆是。至於工作溫度方面,經過一連串長達數小時的測試之後,軟體偵測顯示溫度僅約 48 度。我們向來是在裸機環境中測試,坦白說是不容易控制環境溫度,但這數值看來直覺上是沒有比 4 張碟片的機種高到哪。
最高存取速度達 220MB/s 以上在先前的桌上型機種 Desktop HDD(原稱 Barracuda)測試中,觀察到單碟 1TB 機種的效能變化,1TB 版本平均最高速度約為 175MB/s,得在 HD Tune Pro 軟體中才能達到 190MB/s 之譜。3TB 版本同樣有這略為怪異的效能傾向,多數軟體測試下來不超過 180MB/s,唯獨 HD Tune Pro 很賞臉的出現過 210MB/s 紀錄。這有多種可能性,好比韌體調校特性導致,或者該歸咎於效能平穩性可議等面向。 無論如何,重點還是在於 Enterprise Capacity 3.5 HDD v4 6TB,可能許給我們一個怎樣的未來。也就是再不久就要登場的 5、6TB 容量桌上型 Desktop HDD,在同為單碟 1TB 基礎下,性能是否會優於現行產品。以下數據簡單來一一檢視,ATTO Disk Benchmark 最佳數據達到讀取 228MB/s、寫入 229 MB/s,最低的則是讀取 227MB/s、寫入 186MB/s,片面看來平穩性沒什麼問題。 加以搭配 CrystalDiskMark 數據來看,至少也有讀取 228.7MB/s、寫入 227.1.MB/s,和 ATTO Disk Benchmark 測試結果相去不遠。接著重頭戲來了,碰到 HD Tune Pro 是否又再出現怪異傾向?我們測得數據為讀取 226.4MB/s、寫入 224MB/s,和前 2 套數據比較下來,Enterprise Capacity 3.5 HDD v4 6TB 有著很好的平穩性表現。 概觀上得以確定,其最高存取速度是可達 220MB/s 以上,明顯優於現行相同轉速、碟片容量的桌上型產品。
桌上型內接版本還有得等單論性能而言,5、6TB 桌上型內接硬碟產品,是值得加以關注等待推出。事實上,Seagate 似乎已經進行量產,並且將之應用在外接硬碟產品線上。那就是我們前幾天提過的 Backup Plus 5TB,參考國外媒體簡測結果可發現,其最高存取速度也是約有 220MB/s 之譜。不過由於我們沒有取得樣品機,也沒有詳盡的測試報導文章可以參考,難以斷定 Backup Plus 到底是裝載哪款硬碟,為了搶快而裝著 Enterprise Capacity 3.5 HDD v4 5TB 賠錢賣也說不定。 總而言之,硬碟容量仍然穩定持續推升,但是消費者需求並未相對幅度成長。以致廠商一旦有最新、更高容量產品,往往選擇先將之應用在自家外接硬碟產品線上,待一段時日之後才會釋出內接版本。其用意很簡單,外接硬碟就是備份資料用,容量當然是能有多大就有多大。而內接版本應用型態多元,不盡然單純是用來備份資料,容量追高不見得有多大買氣。眾家廠商採行這樣的策略已經好幾年,如果樂觀來看待,或許年底前有機會看到 5、6TB 的桌上型內接產品出貨,大家一起拭目以待吧! |
手机版|外设堂
( 辽ICP备13014379号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49号
GMT+8, 2025-5-11 15:50 , Processed in 0.08548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